建设成果总结

 

1. 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使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效益大幅提高

2005年以后,新建了创新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及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构建了全校生物基础课和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及生物制药GMP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目前,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共9399.2m2,仪器设备总值3218万元,其中新增教学实验室面积300 m2,新增教学设备444(),价值570.48万元(还有300万正在采购中);自制野外实习设备212件。

目前,承担59门实验教学课程,实验项目总数444个,其中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占52%;覆盖30个专业,年实验人数时达16.3万。2005年以来,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148项,开放实验46项。此外,通过承担生物奥赛、高中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接待中小学生参观等活动服务于社会。

 

2. 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4板块+ 4环节+ 2结合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以各实验课的技术和方法内在联系为切入点,统筹设课,建立综合实验训练平台;精选实验内容,引入科研成果,引导技术应用;建立实验、实训、实习统筹兼顾的内容体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课内外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结合,加强创新实践教育。

 

3. 团队建设名师显赫,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2005年以来,从国内外知名大学引进教师9名。建成了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有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生物学教指委委员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龙江学者”5名;省杰青3名;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黑龙江省生物技术领域首席专家1名。这些名师都承担本科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4.  中心建设推动课程、教材及专业建设,品牌效应显著

2005年以来,获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4(其中实验课2);校级精品课9门;双语教学课程4门。

2006年以来,共编写教材42部,其中主编或主审33部;面向21世纪教材1部,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共7部。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项。试题库5个。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69.2%

2007年生物技术专业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获省级重点专业;2009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建成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5. 教学科研成果多、水平高,构成了学生创新培养研究平台

2005年以来,承担教改项目26项,国家级6项,省级18项;发表教学文章61篇;获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以上12(含多媒体课件获奖)2011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条件建设项目和科研训练项目。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1项,省重点专业2项。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28项,国家级106项;科研经费总额近4700万元;发表论文467篇,SCI收录63篇,EI收录8 。科研获奖16项,其中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改革开放30年十大科技成果” 1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1项。

本科生参与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国内首例绿色荧光转基因猪的获得;我国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23个植物转基因品种进入环境释放阶段,其中2个获国家安全证书;构建了目前国际上数据量最大、信息最全、启动子收集最完整的植物启动子数据库;获微生物新种4株、新药6个,2个产品出口欧美创汇4亿元人民币;基因药物脂糖素进入了中试。

 

6. 教学管理规范化,网络数字资源多

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主任负责制。所有资源统筹调配集中管理,全方位开放,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修订了《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汇编》,规范了档案管理。

建立了中心网站(http://smkxsyzx.neau.edu.cn),实现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及网上辅助教学。植物学课程、胚胎工程(http://zwbb.neau.edu.cn)等实验室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网络空间平台。自行开发的植物学、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生化等网络课件分别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育在线上运行,每学期全省有10多个校外网络学习站点使用,实现了远程教育。建成了植物数字化标本馆;《植物生理学》数字课程(高教出版社)正在试运行(http://www.uecourse.com/hep/plugin/neau/zwslx/)。与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制作的三维网络数字化生物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此外,国家、省、校级精品课也在学校精品课展示平台上运行,这些优质资源为实验教学拓展了空间、丰富了素材、提供了支撑。

 

7. 成立了秦鹏春教育基金,设立了学生科研创新奖

为纪念我国著名动物组织胚胎学家、教育家秦鹏春先生,2011年成立了秦鹏春教育基金,宗旨是传承前辈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及其科研奉献精神。主要针对本科生,创新研究表现优秀者,每年奖励约10人。首批获奖者本科生7人,研究生3人。

 

8. 学生素质高、成果多,育人效果显著

2005年以来,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达50%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省级以上获奖30项,其中美国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黑龙江赛区一等奖1项,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1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铜奖3;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9项;黑龙江省第二届“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优胜奖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