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1987年,是我校第一个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是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学创新基地。“中心”现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化学、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与无菌操作、发酵工程与分离纯化、动物胚胎工程、制药工程、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显微数码互动、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等14个综合性实验室,以及动物标本室和植物标本室,使用面积4242 m2,仪器设备2026台套,总价值2381万元。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生物类和农学类24个本科专业(类)的实验课程,全年开设实验课52门,开出实验项目343个,共计11000余学时,构建了全校生物基础课和生物科学技术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中心”实验设施完善、师资结构合理、实验室管理规范、教学体系科学、教学效果显著,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中心”坚持“理农结合,学科交叉,支撑应用,引领未来”的建设方针及“利用优势支撑学科的生物技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物学人才。

2001年,“中心”被国家“211工程”I期建设验收专家组誉为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I期建设两个闪光点之一,成为学校“211工程”I期建设标志性成果;

2002、2004年,两次获教育部“理科基地”专家组优秀评价;

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评估;

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生物技术专业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获省级重点专业;

2009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建成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条件建设项目,建设经费200万元;

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科研训练项目,建设经费400万元。

2012年,获中央与地方合作共建项目资助,建设经费300万元。

2014年,建成省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8年,《药剂学GMP 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系统》,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2019年,《动物胚胎工程虚拟仿真综合大实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2019年,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0年,生物工程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专业获评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中心”人员共99名,其中专职人员83名,兼职人员16名。教师占人员总数的75.7%,高级职称48名,占教师总数的97.2%;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7%。

“中心”现有教辅系列教师14名,其中高级实验师10人,中级实验师4人。现有教学科研系列91名,有正高职教师29名、副高职教师44名;博士生导师28名、硕士生导师68名。教师中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等国家级人才4人,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

经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中心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4板块(基础实验理论-基本操作实验-综合应用实验-创新研究实验)+ 4环节(野外实习-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 2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生物产业相结合)”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以各实验课的技术和方法内在联系为切入点,统筹设课,建立综合实验训练平台;注重将科研成果和产业技术引入实验内容,同时教学内容上注重“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建立了实验、实训、实习统筹兼顾的内容体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该体系不仅体现了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而且还从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注重教学各环节的相互配合,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科研训练,提升科研能力和素质。

“中心”坚持“理农结合,学科交叉,支撑应用,引领未来”的建设方针及“利用优势支撑学科的生物技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为我省生物产业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实验设施完善、师资结构合理、实验室管理规范、教学体系科学、教学效果显著的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物学人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