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校友周琪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7日,两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单发布,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校87级生物工程系本硕博连读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周琪从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位候选人中经过三轮评选,最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琪简介:

周琪,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1970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1987——199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攻读本硕博,1996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副研究员任职资格;1999-2002年期间,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分子发育生物学部博士后,任项目负责人;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转基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干细胞组织(ISCF)中国代表。

主要从事分化与去分化的机制、干细胞的可塑性和全能性及体细胞的可塑性、体细胞重编程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开展与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现已建立多种克隆动物模型(兔、小鼠、牛、山羊、大鼠、雪貂);建立了小鼠治疗性克隆胚胎干细胞库、人的胚胎干细胞系、孤雌胚胎干细胞系;改进发明了4项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克隆技术发明专利一项2002年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克隆体细胞克隆大鼠,该研究内容发表于《Science》。20097月在《Nature》发表文章,首次利用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周琪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20104月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文章,首次发现并明确证明了决定小鼠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基因决定簇,可作为判断干细胞多能性水平的分子标识。其研究成果--验证iPS细胞全能性--入选了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当选为两院院士评选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及200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

2001年获法国华人青年企业家协会年度科研奖 一等奖

2003年获法中科技促进会生物技术奖

2004年获第三届genOway转基因科技奖

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7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0年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0年获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

2010年获中国细胞生物学干细胞杰出贡献奖

2011年获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2013级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13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宣传部)